习在四川考察时强调,要前瞻部署未来产业。在中央经济工作会、全国两会再次部署,“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发展新质生产力。”“开辟量子、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”“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”。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的重大机遇,塑造未来产业竞争新动能新优势,成都市印发了《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》《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措施》,在全域谋划布局前沿生物、先进能源、未来交通、数字智能、泛在网络、新型材料等六大产业演进方向,以及飞行汽车、卫星互联网、量子科技等24个细分领域。
为营造未来产业发展良好氛围,“成都发展改革”微信号推出“蓉耀未来”专栏,将持续报道成都市未来产业重点科创企业、颠覆性技术、标志性产品等前沿进展,动态展示创新策源平台、天使投资基金、应用迭代场景等创新生态资源,及时发布未来产业政策措施、孵化加速园建设、系列品牌活动等工作动态,在全市大力营造鼓励创新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、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。
“量子计算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式,与经典计算模式完全不同。经典计算使用二进制的方式进行运算,使用0和1组合成复杂逻辑实现路径。量子计算则借助量子力学的叠加特性,其能在特定情况下以指数级别提高数据处理速度。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,算力正逐渐成为制约行业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。量子计算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,有望进一步缓解算力瓶颈。”近日在接受采访时,成都中微达信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“中微达信”)技术总监邹小波指着公司展厅的测控产品,介绍目前抢滩的新赛道——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及组件。
量子计算,这个炫酷的科技词汇代表未来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。来自公开数据显示,预计到2035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总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117亿美元。在国家未来产业发展规划蓝图中,量子科技企业将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一大支撑。
中微达信是成都量子科技新赛道企业。自2017年成立以来,该公司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打破海外垄断,产品产业化程度逐年提升,推动“成都造”量子科技产品闪耀业界。
听起来炫酷的量子科技,到底是怎样实现的?需要哪些科学装置驱动?采访中,邹小波阐述量子科技背后的“密码”。
中微达信展厅内的玻璃柜子里摆放了二三十个蓝色的长方形“箱子”,通俗而言,一个蓝色“箱子”就是一个测控组件单元。
“测控系统可以被理解为经典计算机的主板,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。依托测控系统,科学家们可以对微观世界的‘量子比特’进行操纵测量,这就搭建了宏观经典到微观量子世界的‘桥梁’。”邹小波说。
从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到省市产业发展决策部署中,量子科技均未缺席,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“推手”。
早在2017年,中微达信创业团队扎根成都,开启量子科技的创新之路。“一方面,我们的团队主要研发成员具有物理和电子信息复合技术背景;另一方面,在整个量子计算机业务构成中,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必备功能项和重要成本项。”邹小波表示,公司依托“科学家+工程师”人才体系,在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厚土壤上,建起“经典”和“量子”之间的桥梁。
落地成都以来,中微达信研发团队专注量子计算测控系统研发,该公司在2018年推出8比特量子计算测控系统,经过持续研发攻关,已在千比特测控领域形成成熟产品,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此外,中微达信也在布局测控系统自主芯片化、小型化和极低温量子测控阵列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。邹小波提到,目前公司已与国内多家高校、科研院所和公司展开合作,测控产品受到国际客户青睐。
中微达信展厅的玻璃柜里展示着一个个火柴盒大小的金属“小模块”,展厅旁边的实验室内,公司研发人员正在对这些产品进行优化升级,这种火柴盒大小的“小模块”虽然看似不起眼,却“身怀绝技”。这些“小模块”就是该公司推出的低温测控核心芯片产品。
“由于量子计算中叠加和纠缠的状态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,需要低温、高真空等环境系统支持。当我们将量子计算测控芯片放进量子计算机的环境支撑系统后,就能距离量子计算机的‘心脏’越来越近。”邹小波介绍到。为此,中微达信在国内率先开展低温量子计算测控芯片技术研究,前已完成数二十余款款低温测控核心芯片的设计、流片和测试验证,研发的系列低温低噪声放大器已实现进口替代,目前正不断推进千比特低温量子测控阵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。
邹小波进一步介绍了低温低噪声放大器产品的功能,“低温低噪声放大器可在低温环境下放大微弱信号,信号放大之后,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效率也随即提升,此外,该产品可应用在天文观测、低温探测等领域,提升探测精度及灵敏度。”
拥有技术优势,产品在市场叫座吗?“目前,已经销售了1000余台低温低噪声放大器,每台售价数万元,售价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。”邹小波说,公司正在推动技术迭代,让更多“成都造”量子科技产品进入市场,帮助更多客户实现国产替代。
原标题:《蓉耀未来 创新突破世界前沿核心技术,“成都造”量子科技产品如何追“新”?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