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种总结汇报工作成绩的写法,用在矿难上实在让人难以接受。有网友指出,“已经死了25人,还工作措施有力,取得很好成效。我们只想问问这些处理事故的人,成效在哪里?”把令人痛心的矿难报道写成“表扬稿”,怎能不引发人们的质疑和不满?
针对外界对通稿中“工作措施有力,取得很好成效”的不满,负责采写新闻稿的报道组组长感到冤枉:“我们真实记录了现场的一些领导讲话,并没有歪曲事实。”
组长说的或许是事实,但作为向公众发布信息的新闻通稿,除了对领导的肯定、表扬之词外,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对矿难的救援情况、对矿难原因的调查分析、对死难矿工的同情和对其亲属的安抚。
出于信息公开以及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,对一些重大事件,特别是公众普遍关注的安全事故等突发性事件,政府部门组织新闻通稿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是应该而且必要的。只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,才能避免谣言的流传,从而降低解决问题的社会成本。但要达到这种效果,官方的新闻稿应该关注什么,是以人为本,理解群众的关切,把群众应知、未知、欲知的信息及时、准确地发布出去,还是只说领导现场指挥,不提失职和责任,只说救援努力,不谈灾情损失,只说死者家属情绪稳定,不说他们失去亲人的悲痛,从中可以看出,官方心里急的是什么,想的是什么,效果是大不一样的。
涉及安全事故的新闻稿,绝不能成为政府自我表扬稿和遮丑稿,否则不仅难以取得公众的理解和信服,政府也会失去权威和公信力,不但招致公众的反感和质疑,甚至让谣言重生。
凡本网注明来源: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,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青在线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文责作者自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