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这样一位成功的创业者,在本该喝茶散步享清福的年龄,拿着2000块钱开创了市场龙头产业,年销售额高达20亿。
20世纪80年代,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,随着改革开放,大量新生事物涌入市场,一时间新旧碰撞产生激烈的火花。
1984年,60岁的王斌章从工厂退休,他没想过着清闲的生活,想要创业。开始时周围的人并不看好他,包括他的家人们。
但王斌章力排众议,1985年,拿着仅有的2000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,做出了他自己创办时可能都没想到的辉煌业绩。
王斌章的前半生是工厂里的雨伞设计师,跟伞打了半辈子交道,再加上伞是人们都需要的,所以开始创业时选择了伞行,并投入全部的精力来不断更新改进,他希望创业成功,也希望真的做出一把好伞。
他对市场进行调研观察后发现,行业内部竞争激烈,当时市场上的一把雨伞价格低至1-2元,如果他的伞跟着市场的价格制作伞的质量不会很好,也占据不了优势,走不出自己的特色路。
于是,他把成本调高,将产品定位为中高端产品,想要靠质量取胜。通过精心研制伞的每一个部分,每一个小零件,王斌章终于制造出了一把高质量的伞。
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,工厂也建在杭州,于是打出了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”的广告语,并将伞取名为“天堂伞”。
也许最初人们买它只是因为好奇想要一探它贵的原因,看它值不值这个价,但正是这些敢于尝试的人打开了天堂伞的市场大门。
虽然价格偏高,但凭着优秀的质量,天堂伞获得了广大用户们的一致好评,销量不断增加,王斌章的创业取得了初步的成果。他的家人们也不再像开始那样反对他了。
天堂伞越来越有名气,王斌章的工厂也变得越来越大。这个时候,出现了一些想要打着天堂伞的名号赚取更多利润的商人,不久之后,全国涌出一大批冒牌天堂伞。
这些冒牌的伞给王斌章带来了很多问题,它们的制作成本较低,质量层次不齐,不仅让工厂的利润变低,更是损坏了天堂伞上市以来建立的良好口碑和企业形象。
冒牌天堂伞的制造商遍布全国,数量较多,即使是监管部门也无法把它们根除,但如果继续这样发展,天堂伞将会毁于一旦。
在企业危机时候,王斌章想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,他选择与一些较大的假制造商沟通,招安他们作为真天堂伞的经销商。
真天堂伞的质量和口碑造假的人再清楚不过,他们并不想触犯法律,也想光明正大赚良心钱,面对王斌章的招安,他们很快同意。
假天堂伞的制造商遍布全国,招安他们也更进一步地打开了天堂伞的市场,天堂伞的名气得到了进一步传播,企业快速发展。
一个好的企业,离不开适合自己发展的生存之道,更离不开有头脑的领导者,而王斌章就是这样的一位领导者。
王斌章个人获得了关于伞的几十项专利,而天堂伞也因为这些特有的工艺领先于其他伞行,占据了伞行市场的大份额。
天堂伞从普通防雨布发展为特质的防紫外线+,在有效防止紫外线同时,还注意其美观性,自行创新出了提花色丁、银葱色丁、转印色丁等多种美观面料。
天堂伞的种类较多,包括雨伞,太阳伞,直杆伞,折伞,多折杆伞,沙滩伞,工艺伞等,通过不断创新,其重量也在减轻、所占空间也在减少。作为制作优良的精品,天堂伞被越来的人所购买。
王斌章把自己手下的6个分公司交给了子女掌管,大儿子在央视投入了600万元做宣传,这让天堂伞的知名度更广。
宣传力度的加大,取得了一定成果,2000年,天堂伞的销售额突破了两个亿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天堂伞的技术不断改进,成本提高,价格也在上调。如今的市场里天堂伞价格接近40元一把,但它依然是人们买伞的首选。
市场数据显示,在2015年天堂伞的年销售额达到了20亿,市场份额占到了百分之80,成为伞行当之无愧的龙头,而此后的几年中天堂伞的销售额还在增长。
王斌章的一生都在和伞打交道,可无论是他当工人时还是当老板时他一直是一个踏踏实实的人,认真做好每一件事。
王斌章在企业发展中一直以顾客为核心,跟紧时代潮流,对企业经营策略以及伞的改进做出了一次又一次正确的调整。
天堂伞的成功靠的并不是偶然和运气,这位有智慧的老人在背后付出了很多。在企业面临一次次时他乘风破浪,不畏艰难解决了一个个难题。在他77岁时仍然每天工作14个小时,直到他91岁逝世。
他用勤劳的双手,精明的头脑,建造出了自己的伞王国,并在中国的创业史上留下了一段传奇。
天堂伞留给人们的远远不止它的保护功能,它更是一种激励、一种传承。王斌章的故事告诉我们,只要你敢想敢做,敢于付出,成功的大门终有一天会为你开启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